大型赛事公共安全—大型赛事安全管理的认识

2025-07-11

一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

1. 国家层面规范

乐玩LEWIN-乐玩国际
  • 《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》(国家体育总局令第31号):明确赛事活动遵循"合法安全公开公平"原则,要求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通过书面协议明确安全责任分工[[]]。
  • 赛场行为规范:体育总局《关于进一步规范体育赛场行为的若干意见》规定赛事组委会需制定安全预案,严格管理赛场秩序,禁止暴力侮辱性言行及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,违者面临警告至禁赛等处罚[[]]。
  • 安全评估标准:2025年实施的《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评估工作指南》(GB/T 44694-2024),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要求群众性赛事开展赛前安全评估,覆盖流程策划风险点排查及应急总结[[]][[]]。
  • 2. 地方配套监管

  • 如天津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实施意见》提出"管行业必须管安全"原则,建立多层级监管体系,对国际性全国性赛事实行分级分类管理[[]]。
  • 福建公安机关要求千人以上大型活动需安全许可,承办者需提交风险评估报告,并制定票证管理人流疏导反恐防暴等预案[[]]。
  • 二主体责任与协同治理

    1. 承办方核心责任

    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,需履行以下义务:

  • 制定安全工作方案(含安检人流控制应急疏散等);
  • 配备专业安保人员及物资,委托有资质机构搭建临时设施;
  • 购买公众责任保险,保障参与者权益[[]]。
  • 2. 政府与协会角色

  • 体育行政部门:负责赛事备案与动态监管,高风险赛事需审批并公示[[]][[]]。
  • 公安机关:实施安全许可,监督安检票证及现场秩序,处理违法犯罪行为[[]]。
  • 体育协会:制定项目专属行为管理细则,提供技术指导(如反兴奋剂监管)[[]]。
  • 3. 多部门协同机制

    建立公安应急卫健交通等部门联动机制,赛前联合检查场地设施,赛中共享信息并处置突发事件[[]][[]]。

    大型赛事公共安全—大型赛事安全管理的认识

    三全流程风险管理

    1. 赛前评估与准备

  • 风险评估:强制分析人群结构场地隐患自然灾害等风险点(如福建要求评估报告涵盖人群情绪设施可靠性等)[[]]。
  • 设施安全:场地需符合消防建筑标准,临时搭建物需专业验收[[]]。
  • 人员培训:定期组织承办方及安保人员参与安全管理培训[[]]。
  • 2. 赛中监管与应急

  • 实时监控:利用电子设备覆盖出入口看台等重点区域,录像留存≥30日[[]]。
  • 应急响应:预设踩踏火灾恐袭等场景预案,明确疏散路线与救援分工[[]][[]]。
  • 观众管理:严禁携带危险品醉酒入场,严控侮辱性标语及干扰比赛行为[[]][[]]。
  • 3. 赛后总结与追责

  • 信用惩戒:重大安全事故责任方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平台,实施联合惩戒[[]]。
  • 司法衔接:涉治安或刑事犯罪者移交公安机关[[]][[]]。
  • 四挑战与发展趋势

    1. 现存难点

  • 群众自发赛事监管盲区:如民俗活动商业促销等缺乏强制备案机制[[]]。
  • 新兴风险应对不足:网络赌博虚假信息传播等新型安全隐患需强化管控[[]]。
  • 2. 优化方向

  • 标准精细化:依托GB/T 44694等标准推广,推动风险评估流程统一化[[]][[]]。
  • 技术赋能:应用AI人流监测智能安检设备提升预警效率。
  • 公众教育:通过文明观赛指南增强观众自律意识,减少冲突事件[[]][[]]。
  • 大型赛事公共安全需以法律法规为纲,明确"主办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"的协同治理逻辑,通过全流程风险管控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转变。未来需进一步填补标准空白深化技防应用,以韧性管理应对复杂公共安全挑战。